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談老─人老了怎麼辦?

筆者:齊衛國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齊衛國先生,民國三十八年隨陸軍二O七師來臺,四十二年考進政戰學校,畢業後兩度戍守金門,經歷八二三砲戰。後來考上淡江大學中文系,並通過高等考試及格,轉任公職。退休後,任教軍校和高職,著有《元曲通論》、《應用文寫作》和《渭賓堂文集》等。 一、老人的稱謂 人,活著都會老。若以年齡論老,各朝代都不相同,晉朝以六十六歲為老,隋朝以六十歲為老,唐朝以五十五歲為老,宋朝以六十歲為老,現在規定公教人員六十五歲退休,那就是老了。 對老人的稱謂:五十歲叫艾,六十歲叫耆,七十、八十歲叫耋,九十歲叫耄,百歲以上叫人瑞,這都是尊敬的稱呼。臺灣寶島由於飲食良好,醫藥發達,很多老者說:「人生七十才開始,八十歲是小老弟,九十歲時不算老,百歲正是風光好,晨曦晚霞一樣美,何必惆悵近黃昏。」真是達觀樂天派,令人欽佩。 二、老人的現象 人老了,會有皺紋和白髮,皺紋是經驗的累積,白髮是知識的象徵,所以敬老是高度文化的倫理表現,一是尊敬老人對社會的貢獻,二是經驗和知識,可供年輕人學習。 人老了,在記憶方面有個共同現象,那就是:「目前的記不住,過去的忘不了;白天打瞌睡,夜晚睡不著。」坐著時,想拿物品用,站起來走了幾步,就忘記了要拿什麼?像打電話給來往了幾十年的老朋友,他有兩個兒子,見了面都叫「老大、老二」;把電話撥通了,對方年輕人說:「請問你找誰?」忽然把老同學的名字給忘了,就問他:「你是老幾?」對方很不客氣的答:「你算老幾!」把電話掛斷了!但別以為老人忘事,若和他談起過五關、斬六將的往事,他會眉飛色舞、滔滔不絕。見一次,談一次,其開頭、結尾,曲折離奇,是不會忘記的。 人老了,應如何處事呢?我以為有「四要」和「四不」,說明如下: 三、老人的四要 1.要老當益壯,窮當益堅:人老了,想到沒有收入,如何度過晚年?但若忘記「身臨劍戟須昂首,眼接金銀莫折腰」操守,能貪就貪,能騙就騙,以致判刑入牢,晚節不保,遺臭萬年,真是自尋煩惱! 2.要人老志不老,傳承經驗:古人有言:「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!」有志之士,就和那老了的千里馬一樣,時常想到「蒼龍日暮還行雨,老樹春深更著花」的格言,還是可以做很多事的,把經驗和知識流傳下去,使社會更進步,人們更幸福。 3.要有一分熱,發一分光:有幅對聯說得好:「不仗老馬識途徑,要將餘熱化光輝。」善哉斯言!不要倚老賣老──別說「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多,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」,趁著有餘的年限,把所會的正當能力,教給下一代的人,豈不美哉! 4.要主動付出,做好榜樣:「老驥自知黃昏晚,不待揚鞭自奮蹄。」這是值得老人自行惕勵的一句話。老了的千里馬,自己曉得到晚年了,來日無多了,應該做的事,能夠做的事,要主動去做,不要等待別人鞭策、督促而後去做,如此才能給人留下好的榜樣。 四、老人的四不 1.老而不衰:人老是必然的,只要活著都會老。但是要儘量做到「不衰」,不要老態龍鍾,不要耳聾眼瞎,自己健康自在,家人也輕鬆和樂;所以要作息正常、心理平衡、戒菸少酒、常常運動。 2.老而不休:休是休止,別以為老了,就一切停止了,常言道:「活動,活動,要活就要動!」若家中無事,可到公共場所或慈善機構做義工,一則可免於自閉,二則動手動腦,身心康泰,豈不快哉! 3.老而不鄙:粗鄙不雅,絮絮叨叨,是老人常犯毛病。有人借酒裝醉,輕浮張狂;或對年輕人不滿意,一遍一遍,喋喋不休,都要戒之! 4.老而不茍:茍是茍且、草率,得過且過。人在青壯時,有正義感,富進取心,對不合道義、禮法之事,不遷就茍同。老年人成熟穩健,仍得保留一定風骨,展現長者的風範。 朋友,你我都會老,這「四要」能做到幾項?「四不」又能戒除幾項?不妨自我檢查、惕勵一下! 個人年逾八旬,每日晨起運動,夜深即寢;每月參與多次同學會、校友會聯誼,也做過中央軍校校友會志工,又參加文教基金會慈善活動和文藝協會交流聚會,乃至演講,經年累月,從國內「活動」到海外,忙得不亦樂乎,居然不覺老之已至了!(點閱次數:261)